在全球经济变动莫测的今天,许多人都在关注中国的经济走向。随着各国面临重重挑战,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并非一帆风顺。最近,三位经济学家在2024 T-EDGE大会上提出,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有必要加大财政刺激力度,以确保经济的持续复苏。
这三位经济学家分别是曾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邱晓华、前国税局副局长徐闪达以及人民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他们在发言中一致认为,尽管中国政府在稳定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但更具攻击性的财政政策是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挑战的关键。
吴晓求在发言中提到,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来自于不断增长的全球不确定性,包括地区冲突和大国博弈等。他强调,如何在这些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经济韧性,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消费需求持续疲软和投资意愿减弱的背景下,经济复苏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他警告说,当前的货币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M1与M2的比率持续下降,这进一步表明消费和投资缺乏增长动力。
邱晓华则指出,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全球动荡、技术竞争和疫情后遗症等三大因素给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他呼吁在财政管理上进行改革,以应对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
此外,徐闪达聚焦于社会保障和医疗等领域的紧迫挑战,指出目前的财政体制给地方政府带来了过大的压力。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并不均衡,地方政府在支出方面承担高达85%的负担,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来缓解这一问题。
针对即将可能出现的“特朗普2.0”政策,经济学家们也进行了深入探讨。邱晓华提出,美国可能实施的国内减税、提高关税、强化制造业等政策,都将对中国的经济形势产生直接影响。他警告,外需的下降可能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稳定对外经济关系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吴晓求持乐观态度,认为只要坚持基本的经济原则,中国依然能够应对这些挑战。他提出,要促进全球繁荣,就必须要打破高关税和贸易壁垒,保证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为此,三位经济学家达成共识,认为中国需要更为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在刺激经济复苏方面,吴晓求列出了两个关键优先事项:首先,要稳定资产价值,挽回金融资产下降的趋势;其次,要利用流动性以刺激消费,从而带动经济的积极溢出效应。
徐闪达特别强调,需要通过制度改革来应对迫在眉睫的挑战。他建议实施共享产权住房政策,以解决城市住房需求,支持人工智能发展以推动创新,并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降低农村居民的生产成本。
当然,要克服外部压力和稳定关键的国内产业,如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任务。经济学家们预期,进一步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包括增加债务发行、优化税制、降低利率等,自然是为确保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步骤。
自九月底以来,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通过各类政策手段,政府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消费的提升以及企业利润的保护等方面已开始显现成效,预计四季度的经济表现将会扭转上半年的下滑趋势。
邱晓华注意到,之前持续下滑的中国资产市场正在逐步被打破,市场信心也在回暖。然而,他提醒,外部冲击仍然是2024年的最大挑战,内部则需重心放在稳定房地产市场和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上。
面对未来,吴晓求对中国资本市场持乐观态度,他指出结构性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可持续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说:“短期波动是正常的,但长期轨迹是向上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财政政策将如何演变,仍然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焦点。这场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讨论,无疑为各方提供了深刻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