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革军委员——有条件实现增长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左右,对这一重要经济增长指标怎么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魏革军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基础逐步向好,完全有信心有条件实现预期目标”。
他的判断主要基于4个因素。第一,我国始终注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经济恢复势头良好。从今年前2个月经济运行情况看,很多经济指标、景气指数出现明显积极信号,金融支撑强劲有力,这些积极变化预示着经济增长形势逐步好转。
第二,各地抓高质量发展的劲头十足。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春伊始,各地普遍开展了高质量项目推进与营商环境提升工作,确定了比较高的预期发展目标,将推动经济形势整体好转。魏革军委员表示:“我初步统计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20多个省份确定GDP预期增长目标在6%及以上,足见各地的信心很强。”
第三,实现预期经济增长目标有良好条件。在应对疫情冲击和外部各种不确定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定力,采用降准与一系列结构性政策精准滴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温和调整,既助力了经济大盘和经营主体的稳定,又保持了资产负债表的健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充足能力应对各种可能的变化。今年已经明确,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货币政策要更加精准有力,这将创造更加适宜的宏观政策环境。
第四,实现经济增长具有良好政治经济基础。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必将进一步激发各种要素活力。我国经济规模和市场潜力大,经济和市场有充分韧性。我国已成为超大经济体,消费潜力和内需空间大。当前,人民币对内对外保持基本稳定。这些都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条件。今年两会进一步凝聚了各方面的力量和信心,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大确定性。
“与许多企业界、金融界的代表委员讨论时,大家预期趋于乐观、信心增强。”魏革军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把各种情况和因素考虑得很清楚,相信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好区域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经济日报记者 王 晋)
刘文杰代表——保持必要支出强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今年赤字率和去年相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有利于释放积极信号,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文杰表示。
赤字率是财政赤字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近年来,我国加大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既扩大国内总需求,又将赤字率保持在合理水平。过去5年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为应对新的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财政宏观调控有力有效,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宏观政策时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其中,“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加力点则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出强度、专项债券、财力下沉等方面。
“今年财政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扩大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完善财税引导措施,激发社会消费潜能,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升级。”刘文杰代表说。 (经济日报记者 曾金华 谢 瑶)
吕国泉委员——把稳就业落到实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一就业目标切合实际、实事求是,贯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决策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和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符合广大劳动者期待。
“这一目标在过去几年基础上保持了一定连续性,具有实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吕国泉委员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利好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就业政策陆续出台,经济发展态势总体企稳向好,劳动力市场活跃提升,用工需求扩大,相信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这一目标可以实现。
对于今年就业工作具体应该怎么抓,吕国泉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如何保障和扩大就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关键是抓好落实、见到实效,让广大劳动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是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有关部门要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创业贷款、技能培训等政策。二是建立健全高质量劳动力市场体系,包括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做大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主体。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四是发挥工会等组织在稳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
李郁华代表——让居民收入和经济并肩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郁华表示,推动居民增收和经济增长同步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李郁华代表说,2022年宁夏居民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速2.1个百分点,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宁夏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3%,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但宁夏经济总量还不大,发展质量还不高,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较大,居民增收和经济同步增长的水平还比较低。“要通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居民增收,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形成居民增收与经济增长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最终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李郁华代表说。 (经济日报记者 熊 丽 许 凌)
张国强代表——节能降耗持续用力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为了减少碳作为还原剂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转换,氢冶金技术已成为钢铁行业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重要路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91.600, 0.88, 0.97%)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说。
张国强代表说,脱碳加氢、清洁高效,这是能源革命的大趋势。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载体,氢能可以大规模、长周期、低成本储存。当前,全球能源正加速朝着“清洁化、低碳化”方向发展,能源安全更加依赖高效、可靠的可再生能源。
作为我国最早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的商业化企业之一,北京亿华通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燃料电池研发项目,共同开发燃料电池客车的早期原型,并通过建设运营可再生能源制氢厂、加氢站等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带动行业协同发展。“接下来,可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统筹经济性和供应能力,保障氢能产业发展初期需求,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张国强代表说。 (经济日报记者 郭子源)
闫继红代表——端牢中国人饭碗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市长闫继红表示,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5.800, 0.03, 0.52%)稳产保供。闫继红代表表示,保定是粮食生产大市,是华北大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连续多年实现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长”。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保定肩负着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的重要使命,保定将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部署,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整市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要抓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升粮食产能,把保定建设成首都周边独具特色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粮食高产稳产区、高效节水灌溉试验区、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先行区。
如何保证粮食产量?闫继红代表说,保定将重点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科技引领,全面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博士农场”建设,争创保定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硅谷”“数字农谷”。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进智慧农业(3.950, -0.01, -0.25%),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农业、智慧监管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三是强化模式创新,大力推广“两次流转、一次委托、两项收益”的保定市定兴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