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回应了经济领域的诸多热点问题。
如何看待5%左右增长目标?
23个省份GDP目标为5.5%或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5%左右的经济增长年度预期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把握:
第一,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同时,统筹推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
第二,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三,各地区发展信心和劲头很足,确定了今年本地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作了统计和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7个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其中有23个为5.5%或以上。各地的发展信心、采取的务实举措,为全国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全年CPI的预期目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受地缘政治冲突、输入性通胀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物价运行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
但要看到,我国粮食“十九年连丰”,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粮食以上,粮食丰收是我们保障物价平稳的最大“压舱石”。同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商品供应充足,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可以说保持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十分坚实,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全年CPI的预期目标。
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快速恢复态势,李春临表示,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总体来看,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快速恢复态势,地区间人口流动愈发频繁,跨省出行和旅游大幅提升,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迅速回暖,叠加春节、元宵等我国传统长假,年初消费实现了“开门红”。有一组数据,今年春节期间,国内旅游收入和人次分别增长了3758亿元和3.08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0%、23.1%,这两个数字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3%、89%。
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收入增长12.2%,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5%,从春节期间消费的这些数字看,我国开年以来消费加速恢复。当前一些制约消费释放的不确定因素正在逐步消除,随着消费潜力的快速释放,上半年消费领域主要指标增速有望逐步回升。展望全年,消费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更好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向来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行动派”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介绍,2022年,我国吸引外资取得丰硕成果,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提质的三个新变化。
一是吸引外资质量不断提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46.1%、28.3%;
二是外资来源地更加多元化,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2.2%、17.2%;
三是外商投资区域布局更趋均衡,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1.9%、14.1%。
今年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2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实现“开门红”。中国吸引外资总量增加、结构优化的新特点,充分展示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发展投出的“信心票”。今年,在吸引外资方面,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提供支持,不断推动吸引外资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向来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行动派”,我们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外资深耕中国市场。欢迎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将会同相关方面共同抓好落实。具体来讲,重点是抓好五方面工作,促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年度预期目标。
赵辰昕介绍说,今年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增强有效性针对性,加强各项政策的统筹衔接和协调配合,做好各项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形成更大的政策合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投资更快更多形成实物工作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赵辰昕说,今年将继续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切实加强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各项工作准备,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