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盐集团发布关于保障食盐市场供应的声明,具体内容如下。
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响,我国部分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现象。中盐集团作为我国盐行业唯一中央企业,保障食盐市场供应和质量安全是我们的首要责任。针对此次市场波动,特做如下声明:
我国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管理,我国食盐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井矿盐、湖盐、海盐。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 中盐集团是世界最大的食盐生产企业,食盐产能超过1000万吨/年,其中井矿盐占比95%、湖盐占比4%、海盐占比1%。中盐集团在全国有完善的产销企业布局,食盐储备供应充足。 中盐集团具有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和食盐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食盐产品可以做到源头可追溯,质量安全有保障。 中盐集团在2003年非典肺炎、2008年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新冠疫情引发的历次市场波动中,均很好地保障了食盐市场供应,起到了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 近期,部分区域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电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时缺货现象,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 特此声明。 2023年8月24日 福岛排海冲击波:周边国家强烈抗议 韩国人愤怒闯入日本使馆 渔业亏惨
当地时间周四12点,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此举引发周边国家的强烈抗议。
周四当天,大约50人聚集在日本驻韩大使馆外进行抗议,并有一群韩国年轻人闯入日本驻韩大使馆。他们在使馆内悬挂了谴责释放福岛核废水的横幅,其中一张横幅上写道“大海不是日本的垃圾桶”。
随后,韩国警方逮捕了这群年轻人,据悉至少16人被拘留,而罪名是非法入侵。
韩国政府对此表示,认为排放没有科学问题,但呼吁日本政府在此过程中保持透明。韩国总理韩德洙回应称,现在重要的是日本是否严格遵循科学标准,并透明地向外提供信息。
日本环境省称将在周五上午收集排放地400米至40公里内11个海域的海水,分析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并于本周日(27日)公布相关结果。
倒霉的邻国
清华大学在2021年的一项模拟研究中指出,核污水将在排放后240天内达到中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达到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
德国科学海洋机构则计算显示,57天内,福岛核废水辐射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受污染,10年后,全球海域都将受到影响。而其中,中国和韩国将成为受核污水影响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央气象局则表示,核污水将随着洋流流向北美洲,但在向东的过程中,部分污水向南,将在1到2年后到达台湾附近海域。其中氚浓度则将在4年后达到最大值。
中国台湾的渔业部门则提醒,民众需要密切关注包含秋刀鱼以及洄游性鱼类——鲔鱼、旗鱼体内的放射性含量,若氚浓度过高,食用这些海鱼将增加致癌风险。
头豹研究院报告则指出,中国近海捕捞水产品主要来自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四大海域,皆处于日本排放地上游,短期内影响较小。但由于大马哈鱼每年9月经日本海入图门产卵,远东拟沙丁鱼、鲐鱼、太平洋褶柔鱼和竹荚鱼系可能洄游经过日本海,存在被污染风险。
此外,中国渔获总量的三分之二来自于环太平洋,其中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又是重点捕捞地区,但这一地区也是最先受到核废水影响的海域。而中国巴特柔鱼与秋刀鱼的主要渔场正在该处,这意味着两种鱼很可能直接受到冲击。
渔业之外,不少研究还指出食品业、药品保健业甚至稻米市场都可能受到波及,由核污水引发的社会问题仍在不断扩散,这并不是日本政府简单的“科学安全论”就能解决的。
来源:财联社